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的“头号杀手”。这类病症如能实现“超前预测”和“术后实时追踪”,对需要血管肿瘤切除、心脏内支架、瓣膜,血管置换和血管内支架的重症患者,是尤为重要的。不过,现行的各类分子筛查和影像学技术因为缺乏精准识别功能,使得该疾病的超前预测和实时追踪始终是世界性难题。近日,南京理工大学研发团队却对此取得了进展。
用一块特殊的力—电转换生物材料,制成一个厚度仅200微米的柔性传感器(正常血管厚度的十分之一),包裹在血管或心脏周围,就能在外面的设备上清晰记录心血管系统。从而在血栓形成初期、中期和末期,通过监测全身血液压力的细微变化,精确、实时地反映病变位置。
这是一种通过监测心血管壁外微应力变化,构建的心血管疾病超前预测和术后实时追踪的新方法。该课题组已完成动物临床医学评价。